鈷料在元代青花瓷里的運用,既可直接描繪為藍色的紋飾,也可以施于白色圖案周邊,成為青地白花之類型,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梅瓶即屬此類作品。

此器的瓶口小而圓,口沿往外凸唇,頸部短,肩部豐圓,腹部深長,腰部以下略為收窄,器底微向外撇。它的胎體灰白,帶有一些褐色雜質,釉色白中帶青,肥厚瑩潤,鈷藍顏色深濃靚麗,都是元代的典型特征。
瓶身表面繪畫多層紋飾,肩部環繞卷草紋,腹上部披覆四個如意云頭紋邊框,框內是波濤白馬,框外以折枝靈芝補白,其下一圈錢紋,瓶腹中段繪畫波濤白龍為主紋,腹下部則是壸門紋邊框內填如意云頭圓珠紋。
波濤白馬的圖案是用鈷料勾勒出來的,圖案內部留白,外側再用鈷料繪畫細密的海水。而波濤龍紋則在勾畫輪廓之前,先將龍紋形狀陰刻在胎體上,由于陰刻線紋可以蓄積較多的鈷料和釉料,使龍紋形象更加深刻而鮮明。
類似的青地白花紋飾亦可見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及北京故宮的藏品中,提供讀者鑒賞之參考。
元 青花波濤白龍紋梅瓶
高43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