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職場變革節奏持續加快。在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智囊團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產。
在AI快速替代大量重復性勞動的當下,經驗沉淀、決策判斷力與人性智慧反而愈顯稀缺,這也讓“熟齡力”成為近期業界熱議的焦點。我身邊不少資深專家,憑藉深耕領域的豐富經驗與行業洞察,早已在“企業智囊團”中擔任關鍵角色。不同于傳統回任、兼職等形式,這些專家以顧問身份為企業提供服務,正視問題并給出具體解決方案。不少資深專家曾和我分享,這類工作模式讓他們的人生下半場,開啟了比職業上半場更具活力的“第二曲線”。
Q1:為什么“熟齡力”是企業的核心戰力?
過去,年齡曾是職場里難以明說的“隱形天花板”。但在經濟不景氣、企業面臨生存挑戰的現在,企業主普遍碰到缺人才、缺業績、缺管理的三大難題。這時候,善用“熟齡力”來打造企業專家智囊團,反倒成了解決企業困境的有效辦法。
隨著科技與醫療技術快速進步,人均壽命大幅延長,銀發族不再是等著退休的“預備役”,而是有扎實的專業素養、還能上陣的“超級戰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具備年輕人暫時欠缺的三項能力:
1. 經驗累積與判斷力:
面對不確定性高的環境,長期累積的經驗往往能幫企業做出更穩妥的判斷,降低嘗試風險。
2. 責任感與穩定性:
熟齡從業者已經走過職場歷程,在情緒控制與責任感上,能給利害關系人(stakeholder)帶來更強的穩定感。
3. 跨世代橋梁角色:
以更客觀的角度擔任新進員工導師,推動組織內的知識傳承與企業文化的深度累積。
Q2:什么是“企業智庫”?
我的合伙人Sarah,曾在國外旅居工作生活十幾年,累積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她提到:“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企業其實應該積極規劃屬于自己的“專家智囊團”。
在經濟上行期,很多企業只要把執行力做好,就能賺到錢。但到了存量市場階段,比起不斷盲目拓展市場,企業反而更該聚焦在如何控管風險、降低嘗試成本。
企業智庫是匯聚專業與垂直領域實踐經驗的智囊團,本質是企業延伸認知邊界、降低試錯成本的“外部手足大腦”與“戰略參謀部”。它既能以獨立視角研判風險、推演路徑,為存量市場中的決策提供前瞻方案,也能輔助日常運營、推動方案落地。
Q3:AI當道的時代,為何專家的“經驗與人味”反而更重要?
當生成式AI加速滲透職場,許多人開始擔心飯碗會被取代。但我始終認為:真正打敗你的,從來不是AI本身,而是比你更懂得駕馭AI的人。 未來,AI固然不可或缺,但一味追捧絕非上策。真正的關鍵,在于如何將專家智慧與AI能力深度結合,打造出難以取代的競爭力。
從智慧層面來看,AI的價值在于提供方案選項,但唯有經驗老道的專家,才能精準判斷這些方案的可行性與可信度;從執行層面來看,就算手握“天才等級”的方案,能否在對的時機、集結關鍵資源并有效落實執行,才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AI帶來的,其實是人力價值的重新洗牌。它把人從繁瑣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用絕對的效率優勢,讓人類的智慧與精力,能更聚焦在真正具有戰略價值的核心領域。在新一波的人才爭奪戰中,企業若能有效發揮專家智庫的“經驗價值”,就能快速筑起競爭門檻,為企業創造關鍵的領先優勢。
Q4:中年后如何再啟動職涯、重塑職場價值?
傳統的線性職涯模式,早已在這個時代被顛覆。從一份工作做到退休,不再是主流,如今,從18歲到81歲,都可能面臨轉型、創業、甚至回到學習的狀態。對熟齡工作者來說,“再啟動”職涯不只是選項,而是必要策略。人生70才開始在這個時代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實的現況。我最近接觸的幾個顧客都是70歲才創業,他們在職場都積累了非常充足的經驗,在這個年紀再出發完全是想要追求人生的夢想做自己覺得應該且喜歡做的事!
根據多家媒體的統計也指出,熟齡族群對工作的需求不再只是經濟因素,更是來自社會參與與心理價值的實現。有45%的熟齡者將再就業視為“維持價值感與人際互動”的重要選擇。而企業若能提供有意義的職位與學習資源,熟齡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將達65%以上。
很多人問我,人生下半場該如何重新出發?我的建議是:
•重新定義自己:不是“過去做過什么”,而是“現在我想做什么,為誰創造價值”。
•學習新工具:尤其是數字工具、AI應用,讓自己成為年輕團隊的合作者。
•建立新角色:可以是講師、顧問、教練,只要能發揮影響力,就都是新職涯的開始。
•打造個人IP::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酒要香巷子也不能深。要讓更多人認識你,我最近用“AI數字人”每月有上萬的瀏覽量,就是最好的例子。
Q5:企業該善用“熟齡力”,打造多元共榮的職場?
企業若要真正釋放“熟齡力”的潛能,我會建議老板們要認真關注以下議題:
?規劃企業智庫:重視知識資產,為企業建構“預見力、決策力、執行力和影響力”的核心引擎。
?熟齡友善職位:安排符合身心特質的工作,如顧問、培訓、品質監控、知識管理等。
?交棒與共創機制:促進跨代共學,及早培養接班梯隊,解決企業人才斷層問題。
?再學習資源:提供在職訓練、數字轉型課程,降低學習門檻,讓熟齡員工跟上變化。
?重新打造企業文化:大聲地告訴員工企業的目標與價值觀,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成長。
不少企業已開始將熟齡人才納入“策略資產管理”,邀請我們協助系統搭建智囊團隊與機制,甚至有顧客直接將“企業智庫”稱之為“銀發族顧問團”,專門協助新事業部門評估市場與風險。不得不說這些企業的做法,真的非常聰明,不只是人力補位,而是競爭力加乘。
Q6:未來的職場生態?
在全球缺工的時代,少子化將成為常態,面對這個不能避免的趨勢。在我眼中未來的職場將會“全齡共融”的職場生態,也可以稱之為“全齡職場”的新模式。社會的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價值。“熟齡力”的崛起,不是誰取代誰,而是新舊世代共創一個更有溫度、更穩健的職場生態。在人才戰爭中打造一個更有競爭力的企業。
從18歲到81歲,每個年齡段都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建議大家一定要保持多元學習的心態,就算企業不提供培訓也要自己找地方學習。根據這20多年的獵才經驗,年薪百萬的職場成功人士,無一不是熱愛學習與時具進,瘋狂地投資自己創造被利用的價值。投資很重要,而投資自己,一定是投資報酬率最劃算的一筆投資。
我服務的顧客中,就有不少董事長,邀請來自跨行業、跨年齡的專家擔任高管一對一教練跟顧問,通過這樣的機制,企業可以高效的方式了解行業動態和高效的解決方案,為企業決策提供產生重要的依據。
最后,我想對所有“熟世代”的朋友說:職場從來不會淘汰你,只有自己淘汰自己,因此別把自己當成“快退場的人”,請相信只要你愿意,你仍是職場上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讓我們一起善用熟齡的智慧,為你的企業打造專屬的“專家智囊團”,善用專家經驗,為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